美国的评级机构为什么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了aa+

2024-05-14 08:17

1. 美国的评级机构为什么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了aa+

AAA评级有两个指标:1)当年负债不得超过财政收入的3%;2)累计负债不得超过财政收入的60%;这两项显然美国都超出了。美国的评级机构标普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到了aa+,说明他们良心未泯,道德没有完全沦丧。即使这样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到了aa+也不算低了,预计美国经济将会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大约1.2万亿美元。而美国是用坚船利炮带着一班喽啰游弋在中国的周边,不断制造事端来回报中国的。可谓:吃大爷的、喝大爷的、还侮辱大爷。它们发行的债券还有购买的必要吗?

美国的评级机构为什么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了aa+

2.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为什么对世界经济有影响?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会使全球对美债和美元失去信心,可能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价值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紊乱,其稳定性受到冲击和破坏,因为美国国债长期被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价值标杆,而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台柱,因此,其消极作用不可低估, 这是一件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事件。      第二、融资成本上升导致经济活力下降,实体经济受损、经济复苏延缓。美国企业和个人会因借贷利率上升而压缩投资和消费,而美国政府也因融资能力受到影响而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同样导致投资和消费下降。      第三、国际资金流动波动加剧,投机性资金既有可能因融资成本上升而被迫在全球资产市场平仓套现,回流美国,也有可能因对美元资产丧失信心而大幅流出美国。而黄金等贵金属和大宗商品作为避险资产或投机工具则有可能出现价格上升, 加大全球通货膨胀风险。

3.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史?

1、穆迪(Moody)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铁路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2003年评级和分析的债券总额超过30兆美元,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代码MCO)。    
2、标准普尔(S&P)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拥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设有40家机构,雇用5000多名员工。    
3、惠誉国际(Fitch)是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券进行评级。近年来,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公司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个分支机构,1400多员工,900多评级分析师,业务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机构融资评级,迄今已对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企业、70个国家、1400个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机构融资进行了评级。    

自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上述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自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后,三家公司就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穆迪约15亿美元,标准普尔为10多亿美元,惠誉国际为5亿美元左右。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史?

4. 美国信用评级

三个信用评级机构,属于非政府的。但是二战以后,在40~50年的时间里,该三家机构的评级,基本上作为一个世界通用的投资标准了。就是说,世界范围内该行业的基本标准,已经由这三家机构的评级平均值作为标准了。
三家机构如下: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他们对于某项投资的评级,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风向标了,信服力度最大。
标准普尔(这次的主角)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其中包括反映全球股市表现的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和为美国投资组合指数的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一系列指数。其母公司为麦格罗·希尔(McGraw-Hill)。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标准普尔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5.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史?

1、穆迪(Moody)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铁路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2003年评级和分析的债券总额超过30兆美元,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代码MCO)。    
2、标准普尔(S&P)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拥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设有40家机构,雇用5000多名员工。    
3、惠誉国际(Fitch)是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券进行评级。近年来,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公司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个分支机构,1400多员工,900多评级分析师,业务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机构融资评级,迄今已对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企业、70个国家、1400个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机构融资进行了评级。    

自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上述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自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后,三家公司就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穆迪约15亿美元,标准普尔为10多亿美元,惠誉国际为5亿美元左右。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史?

6. 美国的信用评级下调,对中国有何深远影响?

  专家预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引发全球大崩溃,远甚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韩国《每日经济》说,这是1941年以来世界评级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很可能发生美国国债价格猛跌、美元持续贬值、全球股市下降等全球性冲击波。

  {1} 全球债主都会被“坑”

  英国《独立报》称,世界上的每一个银行、国库、退休基金几乎都购买美国国债。即使稍稍降级,也将影响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这意味着美国人购买韩国电视、德国汽车、中国玩具、苏格兰威士忌和其他产品的能力下降。美国作为“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将渐行渐止,反过来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增长放缓。

  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美国国债曾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暴中的最后一处安全港,然而现在它的信用度已然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5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2.5%,创2010年10月以来新低。一旦美债失去国际地位,美元大幅贬值,中国、俄罗斯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将损失惨重。

  {2} 冲击全球股市引发金融动荡

  专家认为,标普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有可能使得美国融资成本上升,美债收益率提高,对债券市场造成负面冲击,同时还有可能使美国经济遭到重创。目前美债中有大约四成被用来作为各种金融市场交易的安全抵押品,评级调降意味着美国国债作为金融抵押品的资质受到怀疑和削弱,可进而导致相关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本周全球股市哀鸿一片,市场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心导致资金迅速撤离。此次调降评级毫无疑问将使市场信心再度遭受重创,美股周一低开可能性很大,并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股市。投资者对美债情况悲观的预期将进一步加强。

  {3} 每个美国人都被迫加税

  信用评级下降对美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国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贷款时的利率会提高。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对国民解释,评级下降意味着美国国内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等各种金融产品的利率升高,这等于每个美国人都被迫加税。

  美国国债的实际大头是本国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很多养老基金。按照规范,评级降低,机构投资者必须抛售国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风险。

  美元贬值加速 中国将损失惨重

  专家称:中国应捍卫作为美最大债权国应有利益

  有专家认为,降低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可能会加速美元贬值。

  美元在全球储备中所占份额为60.7%,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截至今年5月持有1.16万亿。此前美国重要智囊外交关系协会亚洲部主任易明曾指出,中国与日本持续购买美债,是因为欠缺更为安全的投资选择,只有美债市场容下中国巨额投资。

  对于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对中国的影响,鲁比尼指出,中国有两个选择,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如果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打击出口,中国会继续购买美债。专家认为,中国未来不管是否坚持美债,这种损失都不可避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评级的下调使我国外汇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国,我国可对美国发行债券提出要求。为此,她建议,作为最大的债券持有国,我国应要求美国发行如新加坡一样的随通胀增长收益率增长的债券,以锁定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风险。同时,要求美国刺激实体经济增长,财政削减开支。当其没有足够资金发展实体经济时,应敞开大门,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而不是再购买国债。此外,我国还应该寻找新货币挂钩支持点,改变与美元单一挂钩的局面。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认为,此次危机凸显建立一个与美国市场竞争的投资舞台异常重要。中国应联合有共同利益的世界力量,来捍卫中国作为美最大债权国应有的利益效果,发出改革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国声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袁鹏说,美国的问题实际上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方向问题。美国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社会集团的利益纷争激化,征税富人不高兴,减福利穷人不干,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在下降。对于中国而言,美国被降级将使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任务更加紧迫,必须当成一种战略性任务去实施。

  我国政策紧缩应更加小心翼翼

  天气很热,西方经济很冷,下半年难有惊喜,倒有惊吓不少。我国政策紧缩应更加小心翼翼,多看少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中国受损失最大

  美债危机,动摇美元储备地位,中国受损失最大。美国债务状况恶化,美元价值受到动摇已成定局,中国还有必要继续保持低汇率,牺牲环境和资源代价补贴全球消费吗?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江赛春

  黄金和白银更受追捧

  目前全球两大避险地之一的美债的地位出现动摇,黄金和白银更加受到追捧。

7. 简析美国国家信用等级下调对其有什么影响

信用评级下降对美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国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贷款时的利率会提高。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对国民解释,评级下降意味着美国国内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等各种金融产品的利率升高,这等于每个美国人都被迫加税。

  美国国债的实际大头是本国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很多养老基金。按照规范,评级降低,机构投资者必须抛售国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风险

简析美国国家信用等级下调对其有什么影响

8. 美国信用级别下调对中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信用级别下调,再加上之前美国上调国债上限,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国会印制更多的美元。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正在流通的货币量是一定的,如果太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也就是说,美国现在有非常大的通胀危险。
再起一行。中国买了很多美国国债,很多很多。如果美国通胀,那么美国汇率就是大大的贬值,相对而言,美国需要偿还给中国的财富(不知道标准语是什么,反正已经不是钱可以形容的了)就少了很多。那么我们中国老百姓辛苦赚来的钱交了大把的税,然后被老爷们拿去买来的美国国债无形中就被大水冲走了。
剩下的事情我就不说了 。

这个说来话长了。我们刚改革开放时,为了吸引美国投资,就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交换条件。时间长了,一部分人发现这之中居然有利可图,所以就加大购买量。至于利润的事,反正是花你们屁民的钱,管我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