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简单介绍下日本战国前的历史啊?

2024-05-14 07:55

1. 谁能简单介绍下日本战国前的历史啊?

公元4世纪中期,今天皇族的祖先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在关西地区建立了大和政权.此时中国已进入两晋时期.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开始使用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7世纪时,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试图建立一个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市及近郊),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与后世相比,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从公元592年至公元781年近200年间在位的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而之后经历了漫长的900年,皇室中才又诞生一位女天皇,她就是于1633年登基的德川幕府时期的明正女皇.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践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遥想当年,平安朝留给人们的记忆似乎就是菊黄蟹肥.  

  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开始旁落.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从这一时期几位天皇的年号似乎就可以读出其内心的萧索和无奈,如醍醐,冷泉,圆融,花山等.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产生了武士政权,日本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国家.镰仓时代的1274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第一次派大军进犯,但因台风摧毁了舰队而功亏一篑.1333年,镰仓幕府垮台,后醍醐天皇在足利义满的协助下重返京都,史称"建武中兴".但三年之后的1336年,足利义满又立光明为新天皇,将后醍醐赶出京都.后醍醐逃到吉野,另立朝廷,日本分为南北朝,但大权仍操纵在北朝天皇任命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手中.  

  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穴约自10世纪起,日本各领地的最高长官.――编注?雪纷纷而起,足利义满建立的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并起,各领风骚.笙町,安土,桃山,江户时代交迭嬗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枭雄基本主宰了近代日本的历史与社会.相形之下,皇族只能徒叹无奈.  

  16世纪中叶,一位青年将领横刀而起,发誓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令众生颠沛流离的乱世.此人便是尾张国的领主织田信长.织田信长1573年推翻足利幕府,三年后在琵琶湖畔的安土城建造城堡作为大本营,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1582年信长被一个心怀不满的家臣所弑,正受命出征的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闻讯后立即回师东向,杀死叛臣,为织田信长复仇.  

  在织田信长主要家臣会议上,秀吉力主以信长之孙为幼主.随后,他又连续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于1590年完成了织田信长未竟的遗业,一统天下.后亲町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曾准备征服朝鲜,中国,菲律宾和印度,但终因日本国力不逮而未能如愿.1597年,丰臣在又一次远征朝鲜失利后急怒交加一病不起,次年以62岁之龄辞世.

谁能简单介绍下日本战国前的历史啊?

2. 具体介绍一下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

日本战国简史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坂.其 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 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 一般以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 
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 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 武田信玄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的战争为代表. 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 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苦主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 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 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一时瑜亮,一生传奇颇多。 
在狭桶间合战中,他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以四千兵马奇袭今川义元的四万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站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五万铁骑兵。 织田与德川家康结成同盟,史称“清州同盟,”统一 尾张、美浓后把主城从清州城移至美浓稻叶山城,并将稻叶山城 改名为“岐阜”城,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一统天下之意。 而后开始推行“天下布武”的策略,要以武力统一全国。 在灭掉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并流放足利义昭(幕府),击败毛利水军之后,完全控制了中部。 正当义气飞扬的他准备攻打西部的毛利时,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因憎恨信长斩首武田人质而迫使武田杀了光秀的母亲,也因为不堪信长的羞辱和猜忌, 起义包围了他下宿的本能寺,信长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信长的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也是日本开始引入西方技术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读孙子兵法的信玄,高举著的“风林火山”(来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他终身的对手信长却是热衷西洋文化,购置火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相传他一度身穿和服,却批著西班牙海军的斗蓬戴著羽毛帽招摇过市。 我们也许可以从当时的详细记录的礼仪和战史中体会到不少让国人感叹和共鸣的感受吧。 织田信长在武田信玄死后立即消灭忠于足利氏的浅井朝仓两大名,接着放逐足利义昭.室町幕府至此终结. 
此后,织田击败武田军并且逐渐控制近畿,东海地区,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接着织田信长派羽柴秀吉进攻中国地区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双方在相持阶段时突然传来织田大将明智光秀火烧本能寺(1582年),织田信长死难的消息. 织田信长筑安土城自居,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时代. 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辉元议和,回师平叛.其后,羽柴秀吉击败柴田胜家(1582).次年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与德川家康议和,巩固了他对近畿,东海地区的统治.在后来的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后基本统一日本南部. 
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攻灭北条氏政,统一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为后来德川称雄埋下伏笔.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 
为实现其定都北京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侵朝.明派军队援助朝鲜. 经五年战争后,形势逐渐对日军不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丰臣秀吉筑大坂城.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臣分裂为近江,尾张两派.一直韬光养晦的德川家康乘机联合尾张一派,在关原之战(1600年)中消灭西军,丰臣一系势力大衰. 
德川称雄日本并于1603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江户幕府统治. 为最终奠定德川家长久统治的基础,德川家康在自己死前两年内发动大坂冬和大坂夏之战. 大坂夏之战(1615年)中德川军攻陷大坂,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自杀身死.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显赫一时的丰臣家被消灭. 德川受封江户(现东京),其政权称江户幕府. 至此,日本最终统一.战国时代结束,进入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战国大名简谱 
织田信长(1534~1582):绝世无双的豪雄,被誉为战国“风云儿”,安土时代之开创者。幼名吉法师,继承其父信秀为家督后很快统一整个尾张。1560年于在狭桶间合战中,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攻破今川义元,声名大噪,继与德川家康结盟,击灭美浓斋藤氏,移居城于岐阜,确立“天下布武”的雄心,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1568年奉将军足利义昭入京,不久二人交恶,他与义昭号召组织的“信长包围网”厮杀数年。1571年火烧圣山比睿,向寺社守旧势力宣战;1573年破浅井、朝仓,放逐义昭;1575年于长筱用新战术大破武田骑兵;1576年筑安土城;1577年开始向关西进军。后因前往增援围攻高松城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途经京都本能寺,家臣明智光秀叛乱,他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武田信玄(1521~1573):幼名太郎,元服后取名晴信,父亲为甲斐领主武田信虎,母为大井氏。1541年,他追放父亲而自立为家督,逐渐成为战国第一兵法家,以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赤备。势力最盛时领有甲斐、信浓和骏河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上野、飞驒、美浓、远江、三河各一部分。曾在信浓川中岛地区多次与上杉谦信激战,1568年南下攻灭今川氏真,1572年于三方原大破织田、德川联军,趁势西上,不久病死于信浓驹场。 
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名虎千代,元服后取名平三(一说为喜平二)景虎,后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先后改名为政虎和辉虎。1548年,击败长兄长尾晴景而成为越后国春日山城主。他是战国第一勇将,自称战神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冲锋信号,拥有天下无敌的骑兵队。曾与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一带激战十二年,势力最盛时领有越后、越中、佐渡、能登、下野及部分信浓国,人称“越后之龙”、“北陆守护神”。后于上京途中因脑溢血而死。 
北条氏康(1515~1571):战国大名,后北条家第三代当主,关东真正的实力人物,政战两道之奇才。 1546年河越夜战,他以八千兵袭破十倍于己的关东联军,从而代两上杉氏确立了关东支配体制。后又为抵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与牵制武田信玄的骏河侵攻,而与两雄多年鏊战,始终屹立不倒。 
毛利元就(1497~1571):安艺小领主出身,后成为中国地区(指日本本州山阴、山阳两道)第一战国大名,无双的智将。1523年继承家督之位,在西边尼子和东边大内两大势力间纵横捭阖,逐渐扩充势力。 1540年击败尼子晴久,归属大内,其后让次子元春继承吉川家、三男隆景继承小早川家,确立了统一安艺的两川体制。1455年,在严岛击破叛乱弑主并掌握大内实权的陶隆房(晴贤),继而又消灭尼子氏,威震关西。 
今川义元(1519~1560):通称三河守、治部大辅,骏河领主,悲剧性的一代枭雄。1536年代兄氏辉为家督,在太原崇孚(雪斋)的辅佐下,完成了与武田氏、后北条氏的三国联盟。势力最盛时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声名卓著,兵强马壮,一心取将军足利氏自代之。但在西进的途中,不幸于桶狭间为织田信长乘大风雨之势攻入中军而战死。 
斋藤道三(?~1556):卖油郎出身,因精于枪术而得仕长井家,起名新九郎利政。后篡取长井氏,改名规秀,再篡取长井之主家、美浓守护代斋藤氏,改名秀龙,法号入道道三。他是战国第一阴谋家,诡变无常,人称为“蝮”。1552年追放守护土歧赖艺而掌握美浓国,南下与尾张织田氏争胜。后为其子义龙攻杀于长良川畔。 
浅井亮政(?~1542):通称新三郎、备前守。浅井氏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到亮政时急速抬头,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驱逐京极、扩展势力,以小谷为居城。后因遭到南近江六角氏的压迫,而与越前朝仓氏结盟,形成独立领国,成为战国大名。 
浅井长政(1545~1573):近江战国大名,因家臣反对其父久政的与六角联姻政策,而被拥立为当主,英武善战,勇名响彻京畿。后娶织田信长之妹市姬为妻,借道于信长,并辔入京勤王。因信长攻击浅井氏世交越前朝仓氏,长政在久政与重臣的胁迫下被迫攻击信长,1570年战败于姊川,三年后居城小谷落城,他剖腹自尽。 
宇喜多直家(1529~1581):备前豪族三宅氏的分支,领有儿岛,又称为宇喜田或浮田,先后侍奉守护赤松氏和守护代浦上氏。直家是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阴谋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最终击败主家,完全支配备前、美作二国。织田、毛利对战时,他及时倒向东军,病殁前托孤于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1598):俗称丰太阁,原名藤吉郎,战国第一奇男子,桃山时代之开创者。尾张中村农民出身,仕于织田信长而称木下姓,在政战两道累功而成为大将。1573年受封近江长滨,改名为羽柴秀吉。后受命征讨毛利氏,水淹高松城,得到信长自杀的讯息后火速赶回,于山崎消灭明智光秀为故主报仇。继而在清州会议上取得织田家主导权,又击败织田宿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佐佐成政等而取得织田氏的天下。再先后攻灭后北条,臣服德川、毛利、、长宗我部、岛津等,终于结束战国乱世。他自己得天皇赐姓丰臣,官居关白,退位后称为"太阁"。后因侵略朝鲜失败而羞愤病死。 
德川家康(1542~1616):幼名竹千代,元服后称元信或元康,三河冈崎领主松平广忠之子,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幼年先后在尾张和骏河做人质,桶狭间之战后恢复故土三河,与织田信长结盟,攻取今川的远江领地。1582年武田灭亡后而得到骏河,并暗中取得甲、信二州的统治权。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臣服于丰臣秀吉,为五大老之首,移镇北条故地关东八州,以江户为首府。秀吉死后,他利用文吏、武将二派之争,于关原之战击败文吏派而扩大了影响,终于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大坂冬、夏两战灭亡丰臣氏后,完全统一日本,后世尊称为“神君”。 
朝仓孝景(1428~1481):幼名小太郎,又名教景、敏景,法名英林宗雄,通称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原为但马国日下部氏,1333年朝仓广景在丹波举兵拥护足利尊氏,后从属于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孝景趁斯波氏内乱,勾结守护代甲斐常治,驱逐斯波义敏,拥立斯波义廉,略取河口·坪江庄。应仁之乱时,他先参加西军,又转向东军,1471年成为越前守护,将本处从黑丸城转至原甲斐氏统治的一乘谷城,支配整个越前,成为战国大名。留下著名的家训《朝仓孝景诸条》(或名《朝仓敏景十七条》、《朝仓英林壁书》)。 
朝仓义景(1533~1573):朝仓孝景(不是又名敏景的那个孝景)之子,越前的战国大名。因为仰慕京都文化,而将之引入越前,并与明朝开展贸易,使领内日益繁荣。长时期与北陆各国的一向一揆作战。足利义昭曾逃到一乘谷城,请求他出兵攻击三好未得明确答复,而南依织田信长。义景遂与信长对立。1570年,朝仓、浅井联军在姊川被织田、德川联军击败;1573年信长攻克一乘谷,他自焚而死。 


居合刀“柳生存”图 
部分武将简普 
柴田胜家(?~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丹羽长秀(1535~1585):通称万千代、五郎左卫门、越前守,十五岁即出仕信长,逐渐成为与柴田胜家并列的股肱之臣。1563年与信长养女结婚。1571年姊川会战后初封为近江佐和山城主,1575年赐姓惟住。本能寺之变时,他正在摄津末吉作平定四国的准备,闻报火速东进,与羽柴秀吉合兵,于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清洲会议附和秀吉,受封若狭一国与近江高岛、滋贺二郡。胜家失败后,改封越前与加贺的能关、江沼二郡,主城移至北之庄。不久病死。 
前田利家(1538~1599):通称犬千代、孙四郎、又左卫门尉、筑前守,织田家臣前田利昌之子。十四岁仕于信长,七年后因斗殴杀死信长最宠信的侍童爱智十阿弥而被迫流亡。1561年复归,1569年继任为屋张荒子城主。1575年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共领越前府中十万石封地,作为柴田胜家的与力(副将),人称“府中三人众”。利家素与秀吉交好,贱之岳合战因为他的倒戈使胜家大败亏输,最终灭亡。丰臣政权建立后,被任为五大老之次席,以制约德川家康,并且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 
细川藤孝(1534~1610):号幽斋、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曾著《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父亲是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服从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泷川一益(1525~1586):通称久助、左近将监,近江人。出仕信长后,在伊势攻略战中屡建奇功,成为尾张蟹山城主。1574年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起义,受封北伊势,居城长岛。1582年3月,信长攻灭武田氏后,一益得到上野全国与信浓山县、佐久两郡,主城厩桥,并继任关东管领,以对抗小田原后北条氏。本能寺之变发生,部属离心,他在神流川大为北条氏政所破,逃归长岛。清洲会议中依附柴田胜家,并于其后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臣服秀吉后,他被迫出家,死于越前。 
池田恒兴(1536~1584):通称胜三郎,纪伊守,入道名为胜入,野史或误作信辉。父名恒利,母亲是信长乳母养德院,因此颇受信长宠信。1580年攻克叛将荒木村重的花熊城,因功得到摄津一国,后与羽柴秀吉合兵攻灭明智光秀,清洲会议时得与柴田、丹羽、羽柴并列为织田家四大宿老,受封美浓大垣13万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请使偷袭三河,被德川家康识破,与长子池田元助均中伏战死。 
九鬼嘉隆(1542~1600):通称左马允、大隅守,外号“海贼大名”。出身纪伊牟娄郡九鬼浦的豪族,熊野水军之一党,出仕北畠家为志摩鸟羽城主。1568年拜谒上洛途中的信长,正式成为织田家中一员。1574年在伊势浦造大安宅船十余艘,帮助攻灭长岛一向一揆。1578年又受命建造铁甲船,当年11月木津川口海战中摧毁毛利水军的主力。丰臣秀吉侵朝战争中,亦担任水军指挥,被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在全罗道安骨浦击破。关原之战中参加西军(其子守隆则参加东军),兵败自杀。 
佐佐成政(1535~1588):通称内藏助、陆奥守,父名盛政。自称为室町名门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长黑母衣众大将,参加过朝仓讨伐战、长篠之战、本愿寺一揆攻击。1575年成为北陆探题柴田胜家的副将,与前田、不破并称“府中三人众”。胜家败亡后,他坚守越中,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相结合,对抗羽柴秀吉。1585年战败投降,1587年受封九州肥后一国。翌年,因镇压农民暴动不力等借口被迫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 
石田三成(1560~1600):初名三也,通称佐吉、治部少辅,织丰时代的政治奇才。父名正继,近江人,三成幼年出家,传说因为奉茶得法而被路过的羽柴秀吉收为侍从。此后参加了贱之岳合战,因功升为奉行。他长时间主导羽柴·丰臣家的内政、军事后勤,以及占领区政策的规划。丰臣政权建立后,成为五奉行之首,1591年封近江佐和山二十一万石,推进太阁检地。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一度被任命为军监,与加藤清正等武将派产生矛盾,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利用此一矛盾,在1600年关原合战时将其击败。他逃亡被擒,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 
明智光秀(1528~1582):通称十兵卫,美浓土岐氏支族明智家的当主。原侍奉斋藤道三,道三亡后,帮助足利义昭联络织田信长并最终仕于信长。1568年信长上洛后,光秀负责京都地区的民政管理,以及与公家、各寺社的交涉。1570年开始参加对越前朝仓氏的征讨,1571年被封为近江坂本城主。1573朝仓氏灭亡,他与泷川一益共同支配越前国。1575年赐姓惟任,任日向守,同年作为丹波侵攻的先锋,活跃在第一线。1579年完全支配丹波国,居城移往丹波龟山城。15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主君信长,其后压制京畿,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同月13日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所败,逃亡途中,在山城国小栗栖地方被狩猎落难武士的农民所杀。 
明智秀满(?~1582):民间传说中讹为左马助光春。原名三宅弥平次,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光秀平定丹波后,他被封为福知山城主。1582年本能寺之变时担任先锋,其后夺取并守备安土城。当得到光秀在山崎战败的消息以后,秀满逃归近江坂本城,然后自杀。 
明石守重(?~1618):通称扫部、全登,大坂七将星之一。原为宇喜多家臣。1595年信奉天主教。1600年关原合战时跟随宇喜多秀家与东军作战,非常勇猛;战败后逃往筑前国秋月领潜伏。1614年进入大坂城,被委以重任;1615年大坂夏之阵中奋战败北,在各地流浪潜伏三年后死亡。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之子,曾向稻富一梦学习炮术,成为名将。侵朝战争中指挥蔚山防守,受到好评。关原之战中作为东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岐阜城,因功成为纪伊藩三十七万六千五百石的藩主。其弟长晟则在大坂之阵后,领有广岛藩四十二万六千五百石。 
朝日山乘(?~1577)日莲宗僧人,传说出自出云国朝山氏。关于山乘的事迹,历来文献存在相当多的疑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被织田信长登用,负责内里的修筑和对长州毛利氏的外交交涉。因为反对基督教的布教,他曾与宣教师弗罗伊士展开过大辩论,后遭到基督教的保护者和田惟政的谗言而被迫隐退。

3. 战国日本的介绍

茂吕美耶的日本系列图书(5册)中的一本。本书里继续用诙谐轻松且不乏考据的文字,将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风云际会的日本战国时代之大丈夫小女子传神勾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第一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

战国日本的介绍

4. 日本的战国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的正室之子(长子为阿久所生),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采纳哦

5. 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历史
  虽然室町幕府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之后便纷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战国时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主,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成功。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二条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条氏,降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故在此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应仁之乱,战国初始
  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护的赤松满佑因在京都自宅刺杀幕府将军足利义教(嘉吉之乱)而遭到亦为四职之一、身兼五国守护的山名宗全率领之部队讨伐并平定。战后幕府以山名氏平乱有功将赤松氏所属之三国守护授与山名氏。势力成长到八国守护的山名氏一跃成为西国的一大势力。   此时三管领之一,身兼八国守护和和泉半国统治权的细川氏面对山名氏的崛起,决定采取联合山名对抗同为三管领的田山氏的政策。但随着田山氏的衰退,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双方对立更加严重。   
  一直到将军足利义政长子足利义尚诞生引发继承风波后,在应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应仁之乱爆发,各守护分别选边支持,形成东军细川联军与西军山名联军的大混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争取到天皇与幕府将军支持,且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中国地方四国守护大内政弘率领万余援助西军后,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加上西军决定拥立将军足利义政之弟足利义视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日后更扩大为全日本的大混战。   
  随着两军领袖相继去世和幕府将军继承纠纷解决后,两方决定和解,应仁之乱正式宣告结束。虽然应仁之乱后幕府威信受到重挫,但之后几任将军仍试图重振幕府威信,直到明应之变爆发的前刻。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   
  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变。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大名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罢了。   
  除了近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当初足利尊氏开创幕府的时候,为了对抗南朝,不得不把幕府设在京都,而在武家的重心关东,尊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于镰仓,是为镰仓公方。而以关东管领为辅佐。由于镰仓公方府与室町幕府的体制非常相似,有小幕府之称。镰仓公方的势力可以与幕府对抗,结果在室町时代中叶,第六代将军义教时,爆发永享之乱而被幕府平定。镰仓公方足利持氏自杀。后来持氏之子成氏被再次由幕府拥立为镰仓公方。   
  后来镰仓公方足利成氏不满关东管领上杉宪忠,进而将其暗杀。此举引发关东管领和公方的长期对抗,导致幕府派遣骏河守护今川氏前去讨伐而迫使足利成氏移往下总古河,成为初代古河公方。(享德之乱)战后关东出现得到关东管领上杉氏支持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得到北关东豪族支持的古河公方,彼此对抗了近三十年。日后因山内上杉氏重臣长尾景春叛乱,使扇谷上杉氏趁机扩张自己的力量,促使山内上杉氏选择和古河公方和解来对抗扇谷上杉氏。   
  而扇谷上杉氏为了对抗山内上杉氏,和伊势长氏结盟,使两方又陷入拉锯战中。1491年,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伊势长氏消灭,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以下克上,将军被弑
  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在中国方面,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日后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在尼子经久生前,尼子氏扩张成与大内氏家督,因海外贸易而兴盛的大内义兴并驾齐驱,势力达十一国的中国双雄。   
  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采取墙头草的态度,逐渐吸收尼子、大内的力量,日后乘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中国新霸主。   
  此外,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长井规秀的驱逐而衰败,长井规秀日后继承斋藤氏,改名为斋藤秀龙,法号“道三”,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在东海,尾张守护斯波氏亦大权旁落,由守护代岩仓与清洲两织田氏取而代之,而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在织田信长继承家业后,更完全取代斯波氏、岩仓织田氏与清洲织田氏,成为尾张一国之主。   
  在日本战国时代,以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有豪门间的对立从未停歇,但最惨烈的莫过于是将军足利义辉被弑一事。   
  明应之变中被管领细川氏罢黜将军一职之足利义材,日后得到中国大名大内义兴的支持,在成功推翻将军足利义澄后,改名足利义稙并复职为将军。因足利义稙无子,故认养前将军义澄次子足利义维为养子。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所属领国,失去庇佑的足利义稙不敌管领细川氏,而辞去将军一职,由前将军义澄长子足利义晴接任。而义晴因与管领细川晴元长期失和,在1546年辞退将军一职,由长子足利义辉接任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立志重振幕府声威,不但多次积极调停诸大名之间的纷争,更邀请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大名上洛谒见幕府将军。   
  此时管领细川氏遭到权臣三好长庆夺权,把幕府当作傀儡而掌握实权,成为当时有力大名之一。三好长庆死后,其重臣松永久秀、三好三人众决定要罢黜将军足利义辉,1565年,三好三人众及松永久秀的叛军包围义辉所在之二条御所,虽然足利义辉因为得到名剑客上泉信纲与冢原卜传等人传授剑术,而有剑豪将军美名,但依旧寡不敌众而被弑,他们拥立足利义维之子义荣为第14代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室町幕府就此完全失去实权,也失去中兴的机会,直到幕府灭亡。

  霸王崛起,幕府灭亡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今爱知县北部)的大名。他以尾张一国的战力,在桶狭间以三千军击败并斩杀领有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率领约两万五千大军的名将今川义元(桶狭间之战)而崛起。战后他选择和邻国三河的德川家康结盟,把扩张领土的目标放在大名斋藤龙兴统治之美浓国上。   
  初期织田信长攻略美浓进度相当迟缓,直到织田信长靠著成功促成斋藤氏重臣美浓三人众的倒戈,局势才开始有了转变。1567年9月,信长攻陷美浓稻叶山城,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城,并制作天下布武朱印,开始统一日本之路。隔年成功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在盟友浅井长政的帮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标。   
  1570年将军足利义昭,不满织田信长无视幕府的态度,暗中与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浅井长政、三好三人众与朝仓义景等诸大名联盟,形成所谓的“信长包围网”,打算联合对抗并消灭信长。   
  1571年,织田信长以比睿山延历寺包庇与其敌对之浅井、朝仓两大名,杀入山中将比睿山延暦寺焚毁,此举引来武田信玄等人之批评,是信长生前引来较大争议的事件之一。   
  1572年,武田信玄发动军队攻打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国、三河国,以图进京,并在三方原击败德川、织田联军(三方原会战)。隔年5月,武田信玄于信浓国驹场病故,死前决定继承人是其孙武田信胜,并由信胜之父武田胜赖担任阵代一职。   
  1573年,织田信长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日本战国时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时代在此划下句点,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二攻朝鲜
  幕府灭亡后,信长消灭浅井、朝仓两家,逼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之子北畠具豊,并平定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势力。不久后织田信长在近江兴建安土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   
  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长筱之战),战斗过程中,织田信长大规模动用火器,最终遏制住了武田骑马武士的突击,重创武田,战败的武田氏折损诸多重臣,衰亡于1582年。   
  武田氏衰退后,信长以近畿为核心,向四周快速扩张,却在1582年6月2日,遭遇本能寺之变,即重臣明智光秀的率军背叛,和嫡长子织田信忠先后战死。   
  信长死后,光秀即向包括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和北条氏政在内的数位大名发去信函,请求其拖住柴田胜家、羽柴秀吉等人为自己争取时间。当时,秀吉和胜家分别在同毛利家和上杉家作战。秀吉凭借其聪明才智水淹高松城(见右图)。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秀吉手下的著名谋士黑田官兵卫抓到了明智光秀给毛利家寄出请求拖住秀吉的书信的细作。使得秀吉不得不火速和毛利家议和而火速返回姬路城 而柴田胜家未能摆脱和上杉谦信的战事 被拖住了回京复仇的计划 而当时明智光秀随后请求朝廷认可自己天下人的地位。数日后,迎来敕使,正式确立自己成为新的天下人。   
  羽柴秀吉在得知光秀叛变后立即返回近畿,联合了织田家的另外一位重臣丹羽长秀击败明智光秀(山崎天王山合战),并在决定织田氏继承人之清洲会议上支持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三法师)继位。因此,织田信长的另外两个儿子织田信孝和织田信雄对秀吉采取敌对 日后秀吉在贱岳之战中击败了织田家地位最高的柴田胜家,柴田胜家逃回居城之后自杀 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之后,秀吉在小牧长久手合战后和德川家康谈和,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日后于1585年任关白,1586年受赐姓丰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奠定丰臣政权。   
  在历经纪州、四国和九州征伐使长宗我部家、岛津家降服后,并于1590年包围小田原城击败后北条氏,使东北大名降服,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隔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   
  1592年,太阁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鲜国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使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并吞明朝。      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   
  李昖为了击退日军,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而明朝朝廷很快便派出大军前去救援,这段期间朝鲜各地出现义军抗战,其中以郭再佑、高敬命的抗战激发了朝鲜军队之士气。   
  1593年1月,明、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败于日本名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但后来因日军以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遭遇朝鲜陆军名将权栗的反攻而大败,更因为李如松的偷袭而缺粮,迫使日军退至釜山。此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到了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展开。日军为了减低朝鲜水军的战力,使用反间计污陷李舜臣,使其被李昖解职。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   
  在两军对峙之际,1598年7月,太阁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命令下开始撤退,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但李舜臣却因日本名将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的攻击而战死,日军成功撤退回国,庆长之役结束。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氏消耗过多财力,成为日后德川家康取而代之的主因之一。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氏立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半岛返国的丰臣氏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   
  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坂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   
  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质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凌厉,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到了大约中午时分,家康以火枪队向其事前已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作出威吓射击,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   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轻微优势转为战线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後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了丰臣氏的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着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坂城。   
  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   
  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轰击大坂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   
  大坂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坂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坂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氏势力,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历史自此正式迈入江户时代。

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日本战国史

6. 在日本的战国时期,

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
关东八分国房总三国——下总、上总、安房
上野、下野、常陆、武藏、相模
奥州六分国陆前、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磐城
东海七分国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美浓、伊势(志摩)
甲信越三分国甲斐、信浓、越后
北陆六分国越前、越中、加贸、能登、若狭、飞驒 
近畿十分国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内、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
中国山阴五分国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
山阳八分国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
九州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萨摩、日向、大隅
四国伊予、土佐、赞岐、阿波
三岛种子岛、隐岐岛、对马岛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2)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慑津国。
(3)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分别是:大偶国、萨摩国、日向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4)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_淡路国、赞歧国。
(5)东海2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6)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
(7)中国280万石。
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8)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驒国、南信浓国、甲斐国。
(9)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10)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7. 日本战国的介绍?

战国的起因就是天皇的失势。(虽然天皇一直没权利,但是在战国前的平安京时期,中央政府还是很有威信和实力的。主要统治者是天皇下的最有权势的大臣,你可以理解成权臣专权,但是战国起来后地方领主实力增强,武力强大的将军就有势力了。)所以战国就是中央政府威信尽失,地方武装力量强起的过程。不少大名都想上洛(这个就是军队控制住天皇的地区),这样就可以自己充当原来的权臣的角色了。不过这个时期的权臣不在是原来的中央的那些大家族了。你可以对比下中国早期的春秋就知道了。很像那个时期(周天子名义上的皇帝,500多个小国不断争斗最后变成战国七雄)
德川和丰臣都是织田手下的有名将领。
战国有天下三人就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基本是一个重一个手里夺权)日本历史有很形象的话日本天下是个饼的话,织田是种麦子的人,丰臣是做饼子的人,德川是吃饼子的人。
不同是德川原来是有点势力(很小的地盘)他又被3个强力大名围住(西边织田,东边武田,北边上杉,这3个都是超级有名强大的大名基本是战国最强的。大名英明能征战手下武将又强。可怜的德川乌龟啊。。运气差的等于足球中国对和巴西,意大利,阿根廷打小组赛)德川没办法就投降织田作为织田的同盟的下属国。
丰臣秀吉是平民出生在织田手下做事慢慢成为织田的最强最有名的将领之一。织田为了快速天定天下把4个大将向4个方面进攻,(其实因为地形实际上带3军得就3个有个只是驻守),结果遇到本能寺之变,织田身边的明智光秀反叛,织田身亡(比较年轻的)。没立下法定继承人。(有儿子都没确定是谁)这时织田的大将就争夺织田家的权利。(主要是丰臣秀吉和柴田胜)最后就是丰臣秀吉取得了织田下的势力。这时织田家虽然有变故但还有很多强和统兵得将领支持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手下的能人也很多)德川实力还是差,只好信奉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这个时候基本就统一大半个日本了。就日本东部和太西得部分没统一。丰臣秀吉在大阪铸城,过了很久的荒淫生活。部下离心实力下降。这时丰臣秀吉就是关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了。人心是不会满足丰臣秀吉又的想名义上的官职到最高的大将军。(成为名义上最高的权臣)但丰臣秀吉出身太低,又想名义上的官职到最高的大将军。怕当最高的权臣家事太差,他就想力大功绩,出征朝鲜,被中国帮忙的戚继光打败战死。
万年乌龟的德川(百忍成神啊,不仅能忍还能活这么久。。。)总算有机会了消灭了丰臣秀吉的残余势力成为了领导者。后面又打下小田原城,在此建城(就是现在的东京了。)就真正统一天下成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为什么前面2个没成为幕府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传承下来不是儿子继承天下。所以德川才是幕府。)

日本战国的介绍?

8. 谁能给我一个日本战国的简单介绍

应仁之乱,战国初始
  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护的赤松满佑因在京都自宅刺杀幕府将军足利义教(嘉吉之乱)而遭到亦为四职之一、身兼五国守护的山名宗全率领之部队讨伐并平定。战后幕府以山名氏平乱有功将赤松氏所属之三国守护授与山名氏。势力成长到八国守护的山名氏一跃成为西国的一大势力。   此时三管领之一,身兼八国守护和和泉半国统治权的细川氏面对山名氏的崛起,决定采取联合山名对抗同为三管领的田山氏的政策。但随着田山氏的衰退,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双方对立更加严重。   一直到将军足利义政长子足利义尚诞生引发继承风波后,在应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应仁之乱爆发,各守护分别选边支持,形成东军细川联军与西军山名联军的大混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争取到天皇与幕府将军支持,且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中国地方四国守护大内政弘率领万  日本战国时代
余援助西军后,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加上西军决定拥立将军足利义政之弟足利义视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日后更扩大为全日本的大混战。   随着两军领袖相继去世和幕府将军继承纠纷解决后,两方决定和解,应仁之乱正式宣告结束。虽然应仁之乱后幕府威信受到重挫,但之后几任将军仍试图重振幕府威信,直到明应之变爆发的前刻。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   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变。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大名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罢了。   除了近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当初足利尊氏开创幕府的时候,为了对抗南朝,不得不把幕府设在京都,而在武家的重心关东,尊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于镰仓,是为镰仓公方。而以关东管领为辅佐。由于镰仓公方府与室町幕府的体制非常相似,有小幕府之称。镰仓公方的势力可以与幕府对抗,结果在室町时代中叶,第六代将军义教时,爆发永享之乱而被幕府平定。镰仓公方足利持氏自杀。后来持氏之子成氏被再次由幕府拥立为镰仓公方。   后来镰仓公方足利成氏不满关东管领上杉宪忠,进而将其暗杀。此举引发关东管领和公方的长期对抗,导致幕府派遣骏河守护今川氏前去讨伐而迫使足利成氏移往下总古河,成为初代古河公方。(享德之乱)战后关东出现得到关东管领上杉氏支持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得到北关东豪族支持的古河公方,彼此对抗了近三十年。日后因山内上杉氏重臣长尾景春叛乱,使扇谷上杉氏趁机扩张自己的力量,促使山内上杉氏选择和古河公方和解来对抗扇谷上杉氏。   而扇谷上杉氏为了对抗山内上杉氏,和伊势长氏结盟,使两方又陷入拉锯战中。1491年,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伊势长氏消灭,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以下克上,将军被弑
  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在中国方面,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日后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在尼子经久生前,尼子氏扩张成与大内氏家督,因海外贸易而兴盛的大内义兴并驾齐驱,势力达十一国的中国双雄。   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采取墙头草的态度,逐渐吸收尼子、大内的力量,日后乘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中国新霸主。   此外,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长井规秀的驱逐而衰败  武田信玄
,长井规秀日后继承斋藤氏,改名为斋藤秀龙,法号“道三”,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   在东海,尾张守护斯波氏亦大权旁落,由守护代岩仓与清洲两织田氏取而代之,而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在织田信长继承家业后,更完全取代斯波氏、岩仓织田氏与清洲织田氏,成为尾张一国之主。   在日本战国时代,以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有豪门间的对立从未停歇,但最惨烈的莫过于是将军足利义辉被弑一事。   明应之变中被管领细川氏罢黜将军一职之足利义材,日后得到中国大名大内义兴的支持,在成功推翻将军足利义澄后,改名足利义稙并复职为将军。因足利义稙无子,故认养前将军义澄次子足利义维为养子。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所属领国,失去庇佑的足利义稙不敌管领细川氏,而辞去将军一职,由前将军义澄长子足利义晴接任。而义晴因与管领细川晴元长期失和,在1546年辞退将军一职,由长子足利义辉接任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立志重振幕府声威,不但多次积极调停诸大名之间的纷争,更邀请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大名上洛谒见幕府将军。   此时管领细川氏遭到权臣三好长庆夺权,把幕府当作傀儡而掌握实权,成为当时有力大名之一。三好长庆死后,其重臣松永久秀、三好三人众决定要罢黜将军足利义辉,1565年,三好三人众及松永久秀的叛军包围义辉所在之二条御所,虽然足利义辉因为得到名剑客上泉信纲与冢原卜传等人传授剑术,而有剑豪将军美名,但依旧寡不敌众而被弑,他们拥立足利义维之子义荣为第14代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室町幕府就此完全失去实权,也失去中兴的机会,直到幕府灭亡。
霸王崛起,幕府灭亡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今爱知县北部)的大名。他以尾张一国的战力,在桶狭间以三千军击败并斩杀领有骏河、  日本战国
远江、三河三国,率领约两万五千大军的名将今川义元(桶狭间之战)而崛起。战后他选择和邻国三河的德川家康结盟,把扩张领土的目标放在大名斋藤龙兴统治之美浓国上。   初期织田信长攻略美浓进度相当迟缓,直到织田信长靠著成功促成斋藤氏重臣美浓三人众的倒戈,局势才开始有了转变。1567年9月,信长攻陷美浓稻叶山城,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城,并制作天下布武朱印,开始统一日本之路。隔年成功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在盟友浅井长政的帮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标。   1570年将军足利义昭,不满织田信长无视幕府的态度,暗中与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浅井长政、三好三人众与朝仓义景等诸大名联盟,形成所谓的“信长包围网”,打算联合对抗并消灭信长。   1571年,织田信长以比睿山延历寺包庇与其敌对之浅井、朝仓两大名,杀入山中将比睿山延暦寺焚毁,此举引来武田信玄等人之批评,是信长生前引来较大争议的事件之一。   1572年,武田信玄发动军队攻打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国、三河国,以图进京,并在三方原击败德川、织田联军(三方原会战)。隔年5月,武田信玄于信浓国驹场病故,死前决定继承人是其孙武田信胜,并由信胜之父武田胜赖担任阵代一职。   1573年,织田信长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日本战国时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时代在此划下句点,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二攻朝鲜
  幕府灭亡后,信长消灭浅井、朝仓两家,逼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之子北畠具豊,并平定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势力。不久后织田信长在近江兴建安土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   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  日本战国
(长筱之战),战斗过程中,织田信长大规模动用火器,最终遏制住了武田骑马武士的突击,重创武田,战败的武田氏折损诸多重臣,衰亡于1582年。   武田氏衰退后,信长以近畿为核心,向四周快速扩张,却在1582年6月2日,遭遇本能寺之变,即重臣明智光秀的率军背叛,和嫡长子织田信忠先后战死。   信长死后,光秀即向包括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和北条氏政在内的数位大名发去信函,请求其拖住柴田胜家、羽柴秀吉等人为自己争取时间。当时,秀吉和胜家分别在同毛利家和上杉家作战。秀吉凭借其聪明才智水淹高松城(见右图)。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秀吉手下的著名谋士黑田官兵卫抓到了明智光秀给毛利家寄出请求拖住秀吉的书信的细作。使得秀吉不得不火速和毛利家议和而火速返回姬路城 而柴田胜家未能摆脱和上杉谦信的战事 被拖住了回京复仇的计划 而当时明智光秀随后请求朝廷认可自己天下人的地位。数日后,迎来敕使,正式确立自己成为新的天下人。   羽柴秀吉在得知光秀叛变后立即返回近畿,联合了织田家的另外一位重臣丹羽长秀击败明智光秀(山崎天王山合战),并在决定织田氏继承人之清洲会议上支持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三法师)继位。因此,织田信长的另外两个儿子织田信孝和织田信雄对秀吉采取敌对 日后秀吉在贱岳之战中击败了织田家地位最高的柴田胜家,柴田胜家逃回居城之后自杀 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之后,秀吉在小牧长久手合战后和德川家康谈和,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日后于1585年任关白,1586年受赐姓丰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奠定丰臣政权。   在历经纪州、四国和九州征伐使长宗我部家、岛津家降服后,并于1590年包围小田原城击败后北条氏,使东北大名降服,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隔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   1592年,太阁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鲜国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使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并吞明朝。   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   李昖为了击退日军,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而明朝朝廷很快便派出大军前去救援,这段期间朝鲜各地出现义军抗战,其中以郭再佑、高敬命的抗战激发了朝鲜军队之士气。   1593年1月,明、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败于日本名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但后来因日军以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遭遇朝鲜陆军名将权栗的反攻而大败,更因为李如松的偷袭而缺粮,迫使日军退至釜山。此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到了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展开。日军为了减低朝鲜水军的战力,使用反间计污陷李舜臣,使其被李昖解职。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   在两军对峙之际,1598年7月,太阁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命令下开始撤退,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但李舜臣却因日本名将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的攻击而战死,日军成功撤退回国,庆长之役结束。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氏消耗过多财力,成为日后德川家康取而代之的主因之一。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氏立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半岛返国的丰臣氏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   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  日本战国
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坂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   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质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凌厉,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到了大约中午时分,家康以火枪队向其事前已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作出威吓射击,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   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轻微优势转为战线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後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了丰臣氏的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着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坂城。   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   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轰击大坂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   大坂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坂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坂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氏势力,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历史自此正式迈入江户时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